桥连海隅,梁铸华章!“五院桥牌”又双叕上大分

 时间:2025-08-21 【字体:

日前,由铁五院承担的衡昔铁路上跨京广高铁3.3万吨超宽T构桥梁顺利完成转体施工。这是华北地区首座高速公路上跨高速铁路转体桥梁,也是上跨我国运营里程最长、客运量最大、列车数量最多、运输最为繁忙的京广高速铁路最重吨位转体桥梁。此次转体也吸引国内外众多主流媒体,关注聚焦、竞相报道。

转体现场(王舒 摄)

迅速行动:做好前期筹备

会议(桥梁院提供)

衡昔高速公路与京广高铁的交叉工程方案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难点。对于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交叉,应优先采用公路下穿高铁桥梁的技术方案;在环首都圈地区原则上不允许高速公路上跨高速铁路。

铁五院桥梁院接到相关方案研究委托后,迅速成立技术团队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对京广高铁北起槐河、南至泲河近15公里范围开展多线位、多桥位方案比选;同时,深化桥式方案及铁路安全防护措施研究,论证上跨高铁方案的安全性。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了衡昔高速公路上跨京广高铁的方案论证和设计工作,并取得了铁路主管部门批复,相关研究论证工作获得建设单位和铁路主管部门高度评价。

项目中标后,桥梁院高度重视,选派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工作能力突出的各级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设计、管理经验,确保项目设计每一道工序质量。

安质并重:持续进度攻坚

安全是涉铁桥梁的关键核心,尤其是面对铁路“南北大动脉”的京广高铁,施工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

管理团队制定 “三维防护体系”——在铁路两侧架设8米高的双层防护网,底部设置3米宽的防坠落平台;为应对突发情况,编制12套应急处置预案;转体施工前进行 “三查四验”,小到液压泵油管接口,大到球铰安装精度,都必须双人复核签字。

为加强质量管控,团队建立 “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从钢筋进场到混凝土浇筑,每个环节都有溯源;为确保预应力张拉精度,引进智能张拉设备,将应力误差控制在±1%以内;在混凝土养护阶段,采用全自动喷淋系统,实时监测湿度和温度。

转体球铰是转体成功的关键装备,在施工中从球铰定位、安装、固定与测试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跨高铁87米转体前,通过称重结果表明,球铰偏心跨0.8厘米,静摩擦系数仅为0.0086,远小于设计值,终将转体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创下同类工程纪录。

面对紧张的工期,以及地区环保管控,在施工组织上实施 “平行作业法”,将桥梁施工分为12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在桩基施工阶段,创下单日成桩6根1.8米大直径长桩的纪录。

数智赋能:追求管理高效

衡昔项目全过程应用BIM技术,针对项目重难点开展系统性、高效性BIM应用,包括开展二三维协同设计避免差错漏碰,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建立4D信息模型,模拟、优化施工组织计划,保证方案可行性;通过在线轻量化实景模型、信息模型、施组动画等数字化手段开展多维度交底。

4D施工组织模拟(桥梁院提供)

自主研发涉铁工程数智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涉铁平台),实现了涉铁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可视、可管、可控。

涉铁工程数智化管理平台总体架构(桥梁院提供)

涉铁平台数智化项目管理,助力精益建造。将管理制度、平台架构、业务功能有机结合,实现进度、质量、安全隐患、成本等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涉铁工程数智化管理平台(桥梁院提供)

涉铁平台数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设期间保证铁路安全运营是各参建方关注的核心问题。融合物联网、GIS、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铁路变形、基坑变形、环境因素等风险的自动监测、预警;通过电子围栏实现现场人员、机械活动范围实时管控,自动对侵界行为进行预警。同时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智能决策层”,自动判识、评估风险,及时提供智能决策建议,提升风险处置的及时性、科学性、规范性。

技术团队在大桥转体成功后留影(桥梁院提供)

十余载不懈奋斗,5000多座大小桥梁,累计长度逾2000公里,首尾相连纵贯半个中国!近年来,铁五院始终坚持在桥梁设计与建设领域全方位、全领域踔厉奋发、拼搏进取,在力学、美学和功法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持续推进新结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在钢桁梁、混合梁、组合结构等勘察设计与总包方面谱写着一曲又一曲桥连海隅、梁铸华章的美好篇章,打造了一座又一座桥梁精品工程与示范工程,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崭新的城市地标与天堑长虹!

五院人将继续戮力同心、笃行不怠,用奋斗抒写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