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空载试运行!
近日,由铁五院参建的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启动空载试运行,标志着这条重要的轨道交通骨干线即将走进东莞人民日常生活,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试运营
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58公里,其中高架线25.8公里,地下线30.3公里,地面线及过渡段1.9公里。线路起于东莞西站,止于梅塘站,设地下车站22座以及高架车站3座。
铁五院承担了荔香公园站(不含)—凤山站—黄江站—黄牛埔站—梅塘站(含)共计4站4区间(含出入场线)的工点设计任务。该标段工程环境及水文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风险高。为此,铁五院设计团队积极应对、勇于创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组织多专业协同,针对性的提出合理设计方案,在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历程中实现多项突破。
斜交下穿,保障运营
黄牛埔站~梅塘站区间是全线唯一采用土压平衡+TBM双模盾构的区间,因双线盾构始发即斜交下穿莞深高速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及排水箱涵,各种风险叠加、设计边界条件严苛,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
设计过程中,铁五院设计团队开展了盾构掘进参数研究,采用套筒始发、堆土反压、大管棚加固隔离、排水箱涵基础托换、排水箱涵盾构通过时临时封堵与支撑、双线盾构错位始发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保障该区间盾构通过时,莞深高速正常运营,获得业主高度认可。
双“Y”方案,灵活便捷
铁五院设计的凤山站为远期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的接轨站、黄江站为远期轨道交通4号线的接轨站,均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为方便换乘及车辆调度,铁五院在两站的设计中均设置正线与远期换乘线的联络线,组织“Y”字运营方案,既可保持正线的上下行运营,远期也可根据情况拆解接入换乘线,功能灵活,满足双线的各类组织调度。
多方协调,高效互联
由铁五院设计的黄牛埔站位于TID综合开发区域,设计需兼顾地铁功能、城市空间利用及未来发展预留;梅塘站为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同时也是远期东莞轨道交通15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的三线换乘车站。
设计过程中,五院设计团队与地方政府、业主单位、开发单位、规划部门等多方协调,围绕“区域互联+高效通勤”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入开展设计,为东莞地铁网络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8#中间风井围护结构现场施工图(城轨院提供)
此外,在凤山站—黄江站区间8#中间风井围护结构设计中,铁五院提出的“大直径梳排桩(φ1.2m@2.5m)”支护方案取得突破,支护效果良好,基坑变形及止水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是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市域骨干线路之一,建成通车后将与已开通的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实现“十”字交叉换乘,未来还将与广州、深圳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在未来,铁五院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匠心筑梦”的理念,以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服务,助力东莞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升级,为东莞打造“轨道上的城市”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