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同铁路来“qiě”了!看我北方铁路技改“尖兵”之志
近日,由国铁集团发起、哈铁局党委宣传部主办的“钢铁丝路好风光 看中欧班列东通道扩能升级”活动启动。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黑龙江日报等14家中央主流及省级媒体走进由铁五院勘察设计的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现场,实地探访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节点——佳同铁路富锦站改造、升昌站等电气化改造、新建特大桥等工程进度,解码铁路扩能升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
2025年一季度,铁五院持续助力中欧班列“东通道”建设——滨绥铁路绥芬河口岸段改造、同江口岸后方通道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均已进入主体施工大干阶段,以我国北方铁路技改“尖兵”之志,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服务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积极贡献“五院力量”。
佳同铁路是中欧班列“东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干线铁路,改造线路全长258.25 公里,全线设21座车站,西接绥芬河、东连同江口岸,是东北地区通往欧洲的陆海联运“黄金通道”。
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后,线路列车通过能力将提升3倍,口岸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外贸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满足同江铁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需求。同时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为沿线地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通道。
富锦站地处福前线与同江线交汇处,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上的粮食运输枢纽,是佳同铁路最大客货两用车站,此次富锦站改造规模、难度也是全线站改工程之首。
施工单位向记者们介绍此次施工面临多重挑战及施工难点,高寒地区冻害路基整治范围大,需攻克冻土沉降、承载力不足等技术难题;而且车站日均通过列车超50列,施工必须在不中断运输的“天窗”计划时限内完成,作业时间紧张。
在现场采访中,施工单位向记者们介绍在施工中应用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清水混凝土组合模板等新技术,对各个施工环节实施严格的安全质量控制,有力保证了施工安全、进度及质量。
工程改造后,将进一步提升该铁路运输能力,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运输通道。
目前,佳同扩能改造工程站后四电工程已完成四马架、升昌、新友谊3个站的信号楼室内信号机柜组装,其中升昌站信号楼变电所即将迎来全线信号楼首次受电。
施工现场(哈铁局提供)
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的铁五院、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相关人员向采访团介绍升昌站电力、信号、通信和信息、接触网等改造进度和创新举措,包括全线区间和站场的电力设备用电扩容、通信通道和基站建设、车站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各车站信号微机联锁、佳木斯东站接触网改造等施工任务。
目前,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首个受电变电所——升昌站信号楼变电所即将受电,标志着中欧班列“东通道”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后施工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在佳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铃铛麦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采访团实地采访大桥施工特点和创新工艺举措。
铃铛麦河特大桥全长1772.155米,是佳同铁路扩能改造段全线唯一一座双线特大桥。由于工程地处东北寒冷地区,有效施工期较短,工程任务重,负责项目管理的集团公司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前组织参建单位优化施工方案,成立工作组对施工地点开展全覆盖式检查,加强施工安全管控,对参建人员开展安全培训,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现场合影(哈铁局提供)
在采访过程中,铁五院设计团队介绍,充分考虑施工地点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的问题,提升混凝土标号并增加防冻涂层设计,采用“连续刚构+简支T梁” 跨越松花江支流铃铛麦河,以增加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与经济性。通过两天的采访活动,记者们纷纷表示从富锦的粮仓到同江的边贸前沿,佳同铁路的蜕变印证着中欧班列东通道的蓬勃生机。随着扩能升级工程进度不断加快,这条“钢铁丝路”正以更高效、更智能的姿态,书写“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东北答卷。